疫情期間,在校園🫘,在社區,有無數上海教育工作者和學子,他們學以致用、智慧閃耀,用專業技能為抗疫助力。跟著小育一起來看看吧!
行李搬運中的“運籌學”
如何在一個只能容納40人行李的房間中裝入兩倍的行李🥞?如何在一分鐘之內準確查詢出其中任意一份行李中的任意一件物品👩🏻⚖️?如何尋得空間的利用率、運輸的便捷性、查找的快捷性三者的最優解🏺?
在校園網格化管理過程中,剛接到學生行李搬運寄存任務時🪙,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行李搬運突擊隊全體成員思考起這些問題🚈。學院用來存放行李的多功能廳並不大,怎樣做才是最佳方案呢🔏?
淩晨😎,大家在常務副院長黃海量領銜下在工作群集思廣益🧑🏻💻,決定構建一個基於運籌學原理的迷你版物流“無人倉”。第二天團隊成員們各展所長🧜🏻,馬上動手對各項數據進行測量🦸♂️。行李的尺寸⚉🤹🏽♂️、桌子的尺寸和數量、空間的容積↗️,在經過采樣🧍🏻♀️🏹、模型估算和反復對比之後🤽🏽♂️,大家確定了縱向排列的布局方案:把桌子縱向排列,行李在桌子的上下擺放,地面添加標簽用於檢索🧑🏿🎨;上部最高兩層🤴🏻,方便取用🏋🏻♀️;中間留下過道🪝,供推車進出;同時加入臺賬式信息圖7️⃣,數量位置一目了然🚵。布局方案實施後寄存容量從原先的40人份擴大到了90多人份,成功實現容量升級,同時推車自由進出📘。
向勤老師是學院行李搬運突擊隊中的一員🏋🏿,有一天夜裏向老師的學生緊急求助🧎🏻➡️,自己第二天需要啟程但是身份證忘在了已經進入寄存室的行李中。向老師馬上到寄存室,對照臺賬按圖索驥不到一分鐘就找到了該學生的身份證。
行李寄存實現快捷存取離不開突擊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規劃安排和研磨細節。學生也用自己方式向老師表達謝意。突擊隊中的胡秀燕在學院的圖書室住了一個多月,在一次送餐的過程中🧜🏿♀️,一位學生遞給她一顆糖表達感謝🌂👍🏼,她說這是自己迄今為止吃過最甜的糖。
學子開發智能化數據核對統計系統
疫情期間,在校內每次核酸檢測時,意昂2平台老師和誌願者們都需要手動瀏覽、審核幾萬張在校師生的核酸截圖。
對此,意昂2智慧校園建設推進辦公室開始啟動數據核對統計系統的開發。關註到這一消息的大一學子陸天成主動請纓🚣🏽♀️🥬,在推進辦成員、機械學院輔導員石占魁老師的指導下⚃💿,僅用了不到2天的時間就開發出智能化數據核對統計系統,為校園防疫科學化、高效化提供技術支持。
“老師們每次進行核酸結果截圖統計📆、審核工作至少要耗時1-2個小時,利用智能化數據統計系統只需要10-20分鐘即可準確完成。”陸天成介紹道。作為工科電信大類專業的他嘗試以智能取代人工,讓軟件通過讀取Welink導出的excel文檔🥩,自動下載核酸結果截屏💇🏽♀️,並對截圖進行處理與分析。同時,運用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可以將識別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與數據庫中的學生信息進行比對,確保是學生本人截圖,系統審核截圖後會再次生成新的excel表格🩻,表格囊括所有截圖中涉及到的關鍵信息📿,同時還會將每份截圖的原鏈接備註在對應表格中,方便老師們留檔保存。
訪問員手動下載截圖程序
進行系統驗證的時候☝🏿,陸天成還發現會遇到系統無法正常識別信息的情況👨🏿🏭,對此他又增加了訪問員手動下載截圖的功能,將智能識別與人工審核相結合,既確保了數據讀取工作的準確性,又兼顧了審核工作的高效率。
陸天成還開發出具備宿舍樓內飲水機預約功能的小程序
讓校園物資供給駛上信息化“快車道”
如何方便大家足不出戶采購物資🧝?如何抵禦流量高峰🍌?如何做好消殺🥃🫧、無接觸配送👵🏽?
這些問題在上海電力大學電氣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學生黨員王維腦中不斷盤桓🎢。疫情發生後🙎🏼♂️🙏🏻,在校同學遵守防疫規定足不出戶,雖然可以在學校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但提高物資管理及分配的效率依然很有必要。於是在博士生導師林順富教授的鼓勵和支持下📢🪽,王維萌生了開發一款小程序協助校園物資供給的想法🧑🏿⚕️。
王維利用自己在碩士學習期間積累的技能和經驗進行設計開發,並經過與團隊多次線上協商討論,很快,“物資需求統計系統”正式上線了。這款小程序基於“Bangboss平臺”架構實現,由楊浦校區的教育超市、物資分管教師團隊🫣💇🏽、物資管家團隊及物資配送誌願者團隊等多方協同設計與運營🧝🏽♀️。
王維在團隊中的日常工作包括維護與更新系統、整理訂單信息、開會討論物資分發問題🧶。系統每次開放時間為晚上8點至10點,但因部分物資有限,需要按照訂單提交的順序分配,這也就意味著系統開放的一瞬間便是訂單高峰期,最多的一次,1分鐘提交了1486個訂單。而晚上10點後,還需要整理導出訂單👩👩👧,進行信息異常篩查、信息與物資匹配等工作🐆。完成這些後🏃🏻♀️,常常已是淩晨一點多,王維說🌊:“這些工作不算什麽,真正辛苦的是負責後期信息核對確認與一一配送到位的管家團隊和層長們🚔🦖。”
王維稱這段經歷為“成長路上的加油站”✣,不僅因為程序設計🐻❄️、編寫、運營的過程提升了技術能力,更因為“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榜樣,他們都在默默堅守崗位🚧,奉獻自己,我應向他們看齊”🧘🏼♂️🦙。
線上義診“天團”呵護市民健康
疫情以來,為積極發揮中醫藥院校作用,上海中醫藥大學啟動全校範圍內“國醫雲”線上義診醫生招募活動🙅🏽,積極組建線上義診咨詢團隊🪺🌆,開展至今,服務受眾面達20余萬人次。
義診活動啟動招募24小時內📪🏋🏽,有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康復醫學院、科技人文研究院、護理學院🧟♀️、圖書館(雜誌社)等19個部門共計79名醫護專家報名參加。義診咨詢包含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傷(骨、針推)科、中醫腫瘤科及特色護理專科。
這次義診開設的特色護理專科是首次將護理專業推至線上平臺,開展慢病護理、居家安寧療護以及疫情環境下迫切需要的心理疏導等咨詢工作。如護理學院陸海英老師為手臂燙傷患者提供創面護理和用藥護理的在線指導👶,緩解了患者不能及時就醫的壓力和焦慮;林艷俠老師為患者開設視頻咨詢🦯😔,運用敘事療法緩解其封閉在家產生的煩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狀。
4月以來👩👦👦,為滿足各類患者的配藥需求,“國醫雲”在原有線上義診咨詢團隊的基礎上,又組織了一批專家,推進開展藥物處方審核、復診配藥等工作,有效解決了一部分封控患者配藥難的問題𓀆。
學警製作防疫微動漫視頻助力抗疫
疫情發生後,上海公安學院偵查系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警陳雪霏作為閔行公安分局的實習生,跟隨帶教民警忙碌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面對繁重的社區管理工作🙏🏻,在其導師——“四葉草”方艙增援民警於奎棟老師的指導下,陳雪霏萌生了製作生動形象的防疫微動漫視頻來助力抗疫的想法🧚🏻♀️,因為微動漫視頻“通過易傳播😮💨、易接受的宣傳方式🧚🏼♂️,提高居民個人防護意識、普及防疫衛生知識”😞。
隨後,師生二人結合實際,利用零碎時間反復溝通🧑🏻🦳、討論微動漫需要的素材和內容,如居民們在居家防控中容易出現的盲點😊、漏洞。經過近5天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以“居家隔離註意事項”為主題的防疫小動漫。該作品以直觀簡潔的表述方式,生動形象的畫面效果🧶👱🏽♀️,讓觀看者能夠輕松愉快地了解並掌握居家隔離期間的各項防控工作要領,一經推出,便在陳雪霏工作的轄區裏得到居民們的點贊。
來源:上海教育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YPcOYkXrm8G-SqWgiXR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