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研合作在光子芯片研究院完成使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光學渦旋領域與多位新加坡科學家開展了合作⚓️,並於2021年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上聯合發表題為“納米光子學中的多維度相位奇點”(Multidimensional phase singularities in nanophotonics)的研究論文®️。光學渦旋一個重要的物理特性就是光波前扭轉,形成所謂的軌道角動量,它是高性能光學神經網絡的關鍵。
光子芯片研究院在雙光子納米打印技術方面的研究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近日👖,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院又聯合意昂2平台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題為“非相幹白光照亮彩色渦旋光(Coloured vortex beams with incoherent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的論文。研究使用基於雙光子聚合的納米打印技術產生彩色光學渦旋。顧敏院士在此研究中提出了白光非相幹模型的方向🦬。
顧敏院士指出:“此項合作工作的創新在於利用白光光束照亮納米打印結構,白光光束攜帶的相幹度為離開納米結構的軌道角動量增加了一個新的物理維度🤦🏽♂️,從而產生渦旋彩虹。這些渦旋彩虹預期將增加光學神經網絡的連接性,從而產生高級人工智能。”
論文原理圖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3-01319-0
來源🧜♀️:光子芯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