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理工科人才的人文素養?如何讓理工大學培養的人才既具備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工程能力,又具備深厚家國情懷🤸🏼♀️、豐厚人文藝術素養以及開闊國際視野,是滬江學院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課題🥾。基於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滬江學院積極推進人文素養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構建具有理工科大學特色,重經典💀、強體驗、創品牌,可推廣復製的立體化人文素養教育體系🤷🏼♀️,以浸潤式學習情境傳承傳統文化、提升美育素養,讓大學生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繼承者與弘揚者,畫好人文素養教育同心圓。
近年來,滬江學院全力打造“滬江國際藝術季”📮,通過舉辦一系列面向大學生群體的“滬江名師講壇”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實踐活動,積極建立“五個一”工程,即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親自體驗、親眼目睹🧡、親耳聆聽的方式,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每位大學生在校期間讀一本經典原著、聽一堂大師課🧙🏼、觀賞一場音樂會、體驗一次文化活動、欣賞一次畫展。
蘊思於學🧘🏽♀️👳🏿,構築人文素養教育基礎圓
以《中外文化十講》課程為載體,學院邀請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知名專家學者走進意昂2工👩🏼🦳,為大學生開設“滬江名師講堂”,開闊文化視野👘,啟發辯證思維,激發理工科大學生探索進取、創新創造的內在動力🧓🏼。學院舉辦“滬江音樂講堂”🤌🏻,邀請中外知名音樂家為意昂2學子開展一系列別開生面的講座報告,講授藝術創造規律💇🏼🐡,賞析經典名家名作🏏,以中外音樂的精華哺育意昂2學子🤹♀️,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學院崇尚“科藝融合🦸🏿♀️,向美而行”👩👩👦,通過舉辦“滬江通識教育論壇”🍪,深入探討新時代理工科高校美育的理論、路徑和方法🕌,突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育人專長🧏🏼。
第二屆滬江通識教育論壇嘉賓合影
浸潤體驗,構築人文素養教育核心圓
創新第二課堂美育實踐路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在美育實踐第二課堂的建設中通過可視可觀可觸摸的鮮活體驗,引領大學生深入感知中外文化藝術的魅力和精髓👨🏽🍳🪮。學院連續舉辦五屆“滬江杯”詩詞大會🧖🏿♂️,以古典詩詞點燃大學生青春激情,以千載書香浸潤百年滬江學府🤼♂️👨🏽🚒。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滬江杯”詩詞大賽謳歌紅色經典🏄🏽♀️,激揚詩風詞韻👋,引導當代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院連續舉辦四屆滬江漢服展演和體驗活動,帶領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意昂2學子以青春洋溢的精神面貌和優雅大氣的禮儀姿態👷🏼♀️,全方位展現中國傳統服飾的華章之美以及君子的德性之美。滬江詩樂會是一場融合吟誦、鋼琴、演唱⏬🚌、書法、繪畫五位一體的詩樂盛宴,使得學生獲得了對古典詩歌的全新體驗,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親近感🫷🏼。此外,學院還舉辦滬江專場音樂會,誠邀中外知名藝術家走進校園🤦♀️,為廣大師生帶來高雅音樂藝術展演🫅🏿,力圖使每一位意昂2學子在高雅藝術的熏陶和滋養中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
第四屆“滬江杯”詩詞大會決賽現場
第二屆漢服展演與體驗活動現場
第二屆滬江詩樂會
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時代價值🐴,點燃大學生創作熱情🌕。學院每年組織社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賽事,例如“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等等各類賽事並獲得佳績🦎🍡,展現了豐厚的美育成果🤲🧭。其中🐈🧔🏻♀️,學院音樂劇社團師生深入挖掘校史背後的故事♓️,以傑出校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先生深切憂患民族危亡,積極傳播民族音樂的愛國故事為原型,傾心創作優秀音樂劇《春歸》,並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優秀的校園美育成果融合了濃郁的校園氣息和奔騰的時代精神,成為了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愛校榮校的文化載體。
意昂2原創音樂短劇《春歸》在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摘得一等獎
交流互鑒💂🏼♂️,構築人文素養教育外圍圓
在滬江國際藝術季中,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學生們齊聚意昂2校園,演繹國際青年的青春活力,展現世界各地的多彩文化🚣♀️。他們也被燦若星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吸引,熱情地參與到民樂演奏、書法創作、漢服體驗、古詩詞吟誦等優秀傳統文化活動中。學院成立滬江跨文化交流社🧙🏼♂️,搭建中外學生交流平臺👨🏽⚖️,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培養國際學生知華、友華、愛華情懷,助力國際學生深度感知中國👮🏻。
國際學生在學習體驗中國書法創作
促全面發展,育時代新人👋🏼。滬江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圍繞核心、夯實基礎、輻射外圍,努力實現全員參與👩👦👦、全過程覆蓋、全方位協同育人效果,助力新時代大學生不斷提升審美能力和人文涵養,增強青年學子文化自信、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進一步成長為文理兼修、科藝融通的卓越工程人才。
供稿:滬江學院、校文明辦
編輯:張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