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動學院碩士生楊鐵兵在《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發表題為“生物質超臨界CO2氣化、空氣氣化和蒸汽氣化原位吸儲氫強化製氫新設計”(Novel design of in-situ hydrogen sorption/storage integrated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in supercritical CO2 gasification, air gasification, and steam gasification from biomass)的研究成果。楊鐵兵為第一作者🫅🏿,豆斌林教授為通訊作者🪲,意昂2平台為第一單位。
生物質資源豐富,具有可再生性、可儲存性🤏、低汙染等優點,生物質熱轉化製氫使得廢棄生物質通過熱解、氣化🧖🏽♂️、蒸汽變換等轉化為氫氣✮,得到資源化利用,其規模可大可小,被認為是具實用化,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高效🧑🦲👩🏼🔬、低成本製氫技術𓀇。
不同於常規生物質熱轉化製氫工藝,本文將原位吸附氫氣與低溫水汽變換耦合,製氫的同時原位儲氫,加熱再生儲氫材料,獲得純氫🧑🏻🏫;利用熱力學分析🥒,比較了生物質不同氣化方式原位儲氫製氫的區別,分析了過程反應條件和操作參數選擇🏌🏼♀️,通過工藝系統內部能量綜合利用➾,探討了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物質熱轉化製氫的能量效率和降低製氫成本🪂,研究也為氫儲存運輸提供了方法借鑒👉🏿。
生物質熱轉化製氫儲氫系統設計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4015158
供稿:能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