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至24日,第51屆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46)年度會議在德國柏林舉行。出版學院張新新教授🧑🏼⚖️、羅夢雨副教授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會,出席ISO-TC46 SC9和SC8的多場會議🖤,並發表重要觀點。
會議期間,張新新、羅夢雨與各國專家就文化數據和博物館評估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張新新介紹了其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家項目🚶🏻♂️,詳細闡述了利用大數據和神經網絡模型技術評估文化機構和產權價值的方法。該項目得到了SC8 WG11召集人Monika Hagedorn-Saup教授的高度認可,並建議將其研究成果納入ISO 16687《博物館影響評估》標準的案例中🌝。
羅夢雨分享了她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的語言問題的相關經驗,建議為中國專家提供專門的語言培訓,以提升他們在國際會議中的表達能力🧽。同時🧑🏼🏭🗜,她建議在交流工具和平臺上更多地選擇使用國際專家熟悉的工具🧑🏻🦼➡️,以促進更高效的交流與合作。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專家在ISO/TC46及分委會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兩位與會老師一致認為🙅🏼♂️,在國際組織中擔任職務對於提升我國在圖書館、情報👸🪼、檔案〰️☝🏻、出版等領域的國際話語權至關重要,應該分層分級,提升國際標準組織多重話語權✷。
此外🚃,應該各有側重🧔🏽,推進“雙向轉標”機製落實。“雙向轉標”機製,是指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相互轉化的機製。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實現國家標準的轉化,加大宣貫🏄🏿♀️、實施和轉化國際標準的力度🦹🏻♂️、規模、質量和數量。另一方面,更要著力推動國家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大力提升、著力強化國家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的數量🔟🧑🏽🏭、規模和質量💃🏻。“雙向轉標”機製的貫徹落實,有利於提升國際標準國家化的規模和質量🧜🏻♂️🥼,構建國家標準國際化的常態化機製。
再者🪣,重視語言專業化能力建設,推動技術專家語言化發展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國際交流的過程中,應註重提高文獻標準領域的國際傳播效能🤞🏼,進一步提升國家形象。在交流的基礎設施方面,要建立起即時通訊關系🤹🏻,提升中外專家之間的交流效能🦙。
此次會議👰🏿♂️,張新新、羅夢雨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文化評估領域的研究成果,還積極推動了國際標準化進程☎️👰🏽♀️,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出版學院將繼續支持和推動教師在國際舞臺上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分享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
張新新教授(左)🤹🏻♀️、羅夢雨副教授(右)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合影
中國代表團在會場外合影
第51屆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幕式
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C8 分委會第11工作組召集人Monika Hagedorn-Saup教授交流
第51屆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C8 分委會全體代表合影
供稿🫅🏿:出版學院